如果說《千與千尋》、《哈爾的移動城堡》及《崖上的波兒》是懷石料理,那《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》(借東西の小矮人亞莉亞蒂)便是一頓輕食。前三者均極具野心地包羅萬象,一個又一個大場面,似要把整個銀幕都填滿般的瑰麗片段──《千尋》的場景千變萬化,大浴場的一幕細緻得定格的話絕對可以直接拿去造成puzzle;《哈爾》那在空中飛翔的鏡頭及一幕幕戰爭片段,塞滿「大製作」的氣魄;看過《波兒》都不會忘了那海嘯的一幕,像把世間所有不同層次的藍色都用光才休。而那無限的想像才是借題發揮的主菜──變豬的父母、垃圾人、海龍王;半鳥半人的美少年、變老的少女、有思想的稻草人;人魚、人魚變成的小女孩、海洋的母親...每一套都是目不暇給地把最奇最怪的想像、概念,以毫不吝嗇的手法倒進觀眾的腦內。
《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》沒有太多這些奇奇怪怪的天馬行空,小人國的故事早早就列入幼兒讀本的必修課內。故事所描寫的世界,是經過了大師的過濾後細緻地繪成──大頭針寶劍、水滴茶、surround sound 的空間等等,都是從小人的角度出發,以小矮人的視野看世界。當中最精彩的一場是男主角翔跟亞莉亞蒂在花園中的一場辯論:翔殘酷地指出小人族是必將滅亡的種族,而亞莉亞蒂則指無論如何艱難,他們也是努力地活著的。
那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看出去的世界。
人類方的翔所說的想法,令我想起我在《Yeah~Panda!!》說過有關於人類保護熊貓的事情。那位黑人教授說:「這種動物本來就應被淘汰絕種,是人類破壞了這個自然定律。」所以將要絕種小人族其實只是在物競天擇下被淘汰的宇宙法規。
如果這是定律,何以有那麼多人類要用力地保存快將絕種的生物?因為我們都知道單一種族的下場是失去了互補功能,失去了生物多樣化的好處。這中學程度的知識,理論上是大家都明白的事,所以保護白熊或鯨,不是保護它物的生命,而是要來提高我族的生存條件。或者說,假若人類最後因我們的無知及貪婪而成為了唯一的「王者」,結局是不能獨活的話,那代表著人類在這場生態之戰當中亦敗陣下來,人類便是該被淘汰的一族。而淘汰的原因是我們學不會跟它族共存。
那站在快要被滅族的小人角度又是如何呢?不,那其實不是事不關己的一個觀點,那是人類未來的縮影。小人族就是人類,他們有全人類的優缺點。第一,不團結是其最大「死因」。故事中亞莉亞蒂的父親說到,本來在這個地方有三家人一起過活的,其中一家人不見了,而另一家人則搬走了。那一刻我立時的反應是:唔?日子已過得有夠艱難,為何還不住在一起以加強自己的力量呢?而那位小人族的野人更是一個很好的icon──他寧願獨自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,也不願進入群體。螞蟻、蜜蜂均是體型細小的動物,他們均能存活是來自天生的團結力(當然還有強大的繁殖力),諷刺的是,比之更聰明的小人族卻踏進絕種邊緣,看來存活與否,根本跟是否懂得用電、用火毫無關係。
上面提及到的螞蟻,令我想到第二個「死因」:當昆蟲也能在陽光下過日子,何以小人們堅持不可讓人類看見?他們死守著先祖的遺訓,歸根究底就是先祖們沒有遠見了──一早就該想法子跟人類共存,多於想法子要避開人類的耳目。革命是要流血才可的,所以當小人族的人數還沒有少到這個地步時,便已要有此覺悟。小人族被淘汰的原因,正正是他們學不會跟它族共存
看,不團結跟沒遠見,不就是人類嗎?
我愛看宮崎駿,除卻比一流更一流的美感畫功,除卻天花亂墜的奇想,影片所帶來的思考是更寶貴的。把伸延放下,以單純故事來說《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》還是非常出色的。當中的人物描寫極之立體──有驢一樣死腦筋的愛家父親、有被丈夫寵壞而無知膽小的母親、有任性而自以為是的青春期女兒。但有趣的是,比起小人們,人類族的角色更以虛擬人物,起碼,我至今還沒能解讀女傭姨姨的行為──還是,我跟女傭這個職位的人,永遠沒能互相明白?
自從移動城堡開始,就漸漸覺得開始冇咁喜歡宮崎駿的作品,到了波兒亦如是,唔係話佢畫得唔靚,亦唔係唔好睇,但係總好似冇左當年睇風之谷同天空之城那兩套的感覺。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1/10/2011 07:19:00]的確,千尋那種奇想及氣魄,似乎在後兩部都有跌watt feel。不過創作就係咁,始終有上有落既,而重點係,當今能比得上佢既,我數唔出黎啦。
近幾年都無睇過宮崎駿d電影咯, 早2日明珠台播哈爾移動城堡, 睇到結尾都洽着咗唔知結局。咁個稻草人係咩人0黎架??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1/10/2011 12:17:00]係王子。之所以要打仗係因為王子失蹤左,原來佢中左招變左做稻草人。佢用自己既身體救左女主角,女主角好似...滴眼淚滴到佢咁上下啦,就解左佢個魔法變返做王子。as a result個戰爭就因為王子變返做人而停止。
其實,聽落都好似幾爛丫呵個橋段...